黨的二十大指出:“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推進新型工業化,加快建設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、航天強國、交通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。”
交通是興國之要、強國之基。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基礎性、戰略性、先導性產業,也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,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。
1、策劃構思
點題開篇,以創路為業,逢山鑿路,遇水架橋
自省跨越,以時代為需,問道真理,南北東西
化用中國鐵建“誠信創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”的企業價值觀,
以“創”為空間文化展示題眼,構畫企業不同時期的時代縮影和創新精神。
2、設計效果
展廳以“創路自省·南北東西”“創局自新·不負使命”“創業自立·沐風櫛雨”“創優自強·鐵軍脊梁”為主要分區,分別將中鐵二十局的企業概況、發展沿革、項目工程以及黨建引領、榮譽之路等內容進行多元展示。
展廳入口是鐵道兵題字和鐵軍精神永不褪的主題標語,配合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剪影畫面,還未進入展廳就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。
序廳主題墻采用曲面屏設計,可以結合不同主題活動更換展示內容,將展廳功能性與美觀性充分體現。
“創業自立·沐風櫛雨”主題展廳,將創業初期的鐵軌造型進行概念引入,參觀者一邊行走在當年的鐵軌之上,一邊感受企業發展歷程,讓參觀更具沉浸感。
展區將圖文與實物相結合,每一件老物件都講述創業初期到如今壯大發展的底蘊故事。
項目分布與精品工程展示,采用智能化交互系統呈現,參觀者可進行操控點擊,具體了解分布情況與工程細節。
“創局自新·不負使命”展區,以多元化的形式向參觀者講述當下企業在發展戰略、科技創新以及人才引進上的成果內容。
“創優自強·鐵軍脊梁”主題展區,兼具黨建文化、榮譽展示、未來展望等功能,全方位講述企業在黨建引領下堅定自強不息,堅強脊梁的服務初心、發展格局以及發展至今所取得的榮譽成果。
在數字科技的推動下,展廳展示技術更新速度飛快,層出不窮的技術容易使觀者眼花繚亂,對展廳的整體設計印象不深刻。這就需要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,充分理解企業的文化特點與行業屬性,從色彩運用、線條構成、材質應用等多維度做思考,最終設計出符合該企業特色的展示風格。
在科技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今天,這座精心打造的農業科技展廳,每一處展廳設計都凝聚著對農業未來的深刻思考與創新表達,部分展項導覽:
當博物館不再是封閉的“藏品盒子”,而是融入山川、村落、田野的“活態容器”,生態博物館便以一種顛覆傳統的姿態,叩響了人與自然對話的新可能。它打破了“建筑圍合展品”的固有邏輯,將整片生態肌理、在地文化與社區生活納入設計范疇 —— 在這里,古樹是展品,溪流是動線,村民的故事是解說詞,而設計本身,則成了連接自然本真與人文記憶的隱形紐帶。
在華能煤碳展廳,一場關于“黑色資源·綠色轉型”的史詩之旅正徐徐展開。展廳設計公司設計的這座展廳不僅解碼地球三億年的能量密碼,更見證著一條烏金巨龍向綠色動脈的華麗蛻變。
隨著中國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,養老問題日益受到關注。政策的力度逐漸加大,智能養老已成為國家戰略。各行業中的專業人士可以共同努力,形成產業生態鏈,一起建設智能健康養老產業體系,共同進行技術研發、標準輸出、應用示范、產業孵化、平臺建設等活動,探索智能健康養老的新模式和新機制。這是未來需要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。銀康科技公司的養老服務信息化認知與實踐展廳,是一個向外界開放的展示區域,旨在為不同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專業大數據管理服務,幫助養老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。
在這座精心打造的能源科技展廳中,如同恢弘樂章,以數字光影為譜,以互動科技為弦,共同奏響一曲關于能源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史詩交響曲。引領每一位觀眾踏上從認知到共鳴、從理解到行動的啟迪之旅,共同開啟這場關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“綠動未來”。
文化教育類場館變為城市新名片時,專業展廳裝修就不再僅僅是美學體現,其還會左右知識流傳的效率,我們是專注工裝領域很多年的團隊,知曉博物館燈光色溫同觀眾停留時間存在聯系,也了解科技館互動裝置和訪客流線的完美比例,這篇文章將會展示文化空間設計的關鍵法則。
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,無論出于品牌宣講的目的,還是銷售轉化的目的,都會考慮建設自己的企業展廳中心。
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,數字化展廳正憑借其顯著優勢,逐步取代傳統展廳,成為行業的主流選擇。它以互動性強、科技感濃郁、感染力豐富等特點,有效彌補了傳統展廳的短板,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。